「我從小住在看得到玉山的地方,但我對自己的文化認同卻很薄弱,一直到28歲聽了東谷沙飛的傳說,才找到自己文化的根。」布農族作家乜寇.索克魯曼2007年作品《東谷沙飛傳奇》,奇幻劇情有如台版《魔戒》,曾獲第8屆吳濁流文學獎,9年後再度獲得關注,由鞋子兒童實驗劇團改編成偶戲,今(15日)起在台北水源劇場首演。「布農族有一套自己對山川的認同方式,但在文明演進過程中,卻慢慢被遺忘。」乜寇表示,他自小生長於南投縣信義鄉的望鄉部落,族人原居住中央山脈的郡大溪附近,日治時期被日本政府遷徙到現在地點。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「我28歲時和部落耆老一起去爬山,聽他說才知道有另一個早於『玉山』的名字:『東谷沙飛』,而且背後還有一個和布農族息息相關的傳說,我從這時候才開始探索布農族故事,慢慢建立起一套自己的布農族史觀。」乜寇表示,傳說中布農族是從大洪水中重生,「在大洪水中,東谷沙飛是布農族人最後的庇護所,在日治時期,有日本人問布農族人說:你們哪裡來的?我們會回答:我們從東谷沙飛來。」乜寇表示,在小說中他緊扣著兩條布農族故事,一為大洪水傳說,二是射日傳說,古老原生世界有兩個太陽,一對夫婦的孩子被太陽曬城蜥蜴,夫妻因此射日,太陽被射下來之後,血滴變成星星,血液耗盡成為月亮,墜落到中央山脈郡大溪附近,所以那裡又稱為月亮墜落之處。「在小說裡我翻轉過來,讓月亮被邪惡勢力擄走變成太陽,需要月亮之子普彎的拯救。」乜寇1975年出生,畢業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、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,畢業後曾參與921大震重建工程,現專職高山嚮導,用《東谷沙飛傳奇》裡的傳說故事作為題材為遊客解說。乜寇說,「我們認識的台灣不會只有一種模樣,台灣第一高峰玉山的聖山形象,往往只介紹山林之美,卻跳過部落傳說故事,但那才是深度認識玉山內涵的方法。」「《東谷沙飛傳奇》是我思想的精華,出版時我就充滿自信,因為我的小說就是有這樣子的內涵,總有一天會被拍成電影,我等待,如今改編成戲劇作品,會被更多人看見布農族的故事,我感謝上帝。」(中國時報)



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
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
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

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

});

}







5F1EF4E6D44803F2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e88yg48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